贾国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微更新模式修复“城市广场伤痕”的提案,经会同市城市管理委、市水务局研究答复如下:
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动转变城市建设方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顺利实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城市更新工作机制。2021年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19家市级部门和各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了市财政、规划资源、民政、教育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负责指导监督财政资金使用、规划土地管理,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配套等相关工作;组建了城市更新专家组,开展规划建设、产业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技术咨询论证。各区参照市级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具体负责本区域的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市委“十项行动”,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分区域制定更新策略,提出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城市品质、安全韧性等5方面提升计划、16项更新工程、44项重点任务;明确环外各区的更新策略;健全路径措施,提出加强组织推动、严格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法规政策等措施。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城市更新工作规范运行。制定实施《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内容、部门职责及配套措施; 印发《关于规范城市更新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管理。印发实施了《天津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更新项目与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立法工作,去年10月份《天津市城市更新条例》已通过市人大立法论证,计划今年报市人大审定。
四是探索路径模式,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我们坚持全域实施与重点项目一体推进,探索项目微更新、综合片区更新、跨区统筹更新等模式。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实施了樘院、一尺花园、山益里等微更新项目;挖掘工业遗存价值,启动了一机床、西营门等工业片区更新;推动传统商圈提质增效,实施了和平印象城、南门外大街南侧片区等项目;探索了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等跨区统筹更新实践,让群众在更新实践中得到更多实惠。截至目前,全市审定招标综合片区类城市更新项目29个。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城市广场伤痕”修复更新工作不仅涉及城市环境面貌,更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和落实您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统筹做好城市体检。完善城市更新特色指标体系,系统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发展短板弱项,针对“城市广场伤痕”修复问题,系统做好体检分析,摸清家底,完善“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工作机制,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
二是建立完善城市更新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常态长效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意见征集渠道,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线上征询等方式,广泛搜集城市更新需求与建议,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解决好“城市广场伤痕”修复问题。
三是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以城市更新立法为契机,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建立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落实完善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产业招商、评估等全过程监管。探索政府、社会资本、资源所有者、受益居民等多方资金共担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更新运营模式。
四是围绕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启动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确保各类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确保从前期规划到实施落地一致性,系统提升城市功能。
2025年4月21日
工作人员: 魏海军 联系电话: 63081237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备案编号:津ICP备2000014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2692号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