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嵘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提案,经会同和平区研究答复如下:
一、现阶段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活化利用开展情况
(一)资源推介与项目盘活
市、区各级招商部门积极推介优质历史风貌建筑资源,对接房屋产权人,吸引优质项目落户。盘活蔡氏家祠、先农大院等建筑,打造“樘院”时尚消费空间,成为2024年度天津顶流网红打卡地,实现“古建筑讲出新故事”。
(二)商旅文活动打造
借助建筑场景举办精品活动,如第二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星空咖啡”“欢乐和声”等。以“海棠花节”为例,花景与五大道风貌建筑交相辉映,吸引游客打卡,以“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发展,获评“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
(三)宣传与活化实践
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打造五大道文创联盟,推动30余家企业开发近百种文创产品。与6所高校搭建实践平台,对长沙路101号大龙邮局等建筑开展活化设计、课题实践,培养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力量。加强媒体对接,“海棠花节”“欢乐和声”期间,景区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四)巡查监管落实
市、区两级部门利用巡查APP,以责任到人模式开展日常巡查,掌握建筑修缮情况,发放保护告知函,对违法违规事项及时转交执法支队处理。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根据台盟天津市委会的建议,我委将会同和平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管理。
一是强化制度创新引领,借鉴上海、广州经验,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维修改造、消防安全、文物保护等活化利用中的共性问题。将五大道地区樘院的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历史风貌建筑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二是构建多元开放格局,坚持“以用促保”理念,创新历史风貌建筑价值传播载体,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享,完善激励约束并重的开放引导机制,培育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共同体。鼓励五大道地区闲置建筑权利人定期对外开放,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建筑内涵与天津历史文化魅力。
三是深化市场化运营,完善市场化运作政策支撑体系,优化社会资本参与路径。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运营机制,强化财政金融联动支持。通过放宽特许经营年限、降低企业租金吸引社会资本。对投资企业实施区域性财税支持,发挥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保障作用,增强内生动力,高效盘活现有资源。
四是创新权益协调机制,坚持依法依规与柔性治理相结合,建立历史风貌建筑相关权利人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研究多元化权益实现路径,完善价值评估与收益分配制度设计。充分听取产权人、经营管理人、使用人等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引导专业评估机构对建筑价值、改造收益等进行评估,制定公平合理的活化利用方案,激发各相关权利人参与积极性。
五是夯实长效发展基础,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传播,依托住建部征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守护者说”和《小楼春秋》等宣传活动,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人文内涵,构建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互促机制。推动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与公众参与融合,通过纪录片展映、主要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形成文化遗产守护的全民共识体系。
2025年4月7日
工作人员: 王添天 联系电话: 63081232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备案编号:津ICP备2000014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