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创新举措招法,扎实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引领,以点连线带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在津沽大地上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创建基础
市委、市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天津市市级以下创建示范活动项目目录》,纳入文明城区测评体系,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市、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争创四个先进”的工作目标,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15条具体举措,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市民族宗教委出台《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退出机制》。各区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工作新模式。河西区开展“红石榴家园”评比创建活动,实现全区各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南开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小组,深入基层,将培训宣传由传统“大课堂”转变为精准滴灌“小班课”;红桥区健全民族事务基层网络,探索“9+9+9”模式,确保创建工作到基层有人懂、有人抓;东丽区聚焦“三个准确把握”,推动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落地落细,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北辰区推广“四队一站”“八互五交”嵌入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民族工作治理等。
突出地域特色,丰富创建形式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路径,组织开展了特色化、时代化的创建活动。滨海新区将创建工作与打造互嵌式社会环境相结合,大力实施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心理互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平区将创建工作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精心组织“书韵飘香诵经典民族团结心连心”系列活动;河北区将创建工作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加强红色资源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河东区将创建工作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结合,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宣传阵地等,将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生活;西青区将创建工作与传承非遗文化相结合,组织“杨柳青木版年画”展示项目;津南区将创建工作与民族文化体育事业相结合,高质量承办天津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清区将创建工作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成立“流动红石榴驿站”,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服务;宝坻区将创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建设相结合,倾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一条街;静海区将创建工作与旅游促三交相结合,构建“文旅+N”发展模式,形成常态化旅游交流平台;宁河区将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各族群众开展“齐栽同心树,共建团结林”植树活动;蓟州区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蓟州区孙各庄满族乡隆福寺村提升改造工程,示范带动乡村发展。
搭建载体平台,扩大创建范围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发送民族团结公益短信,发动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接待群众参观践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创新示范创建内容。探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命名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7个示范单位;试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等6家单位成为试点单位。
三是发挥民委委员单位作用。会同教育、公安、人社、文旅等10个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比如,会同市教育两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感恩伟大祖国增进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石榴籽”专场招聘会、“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过好中华传统节日”、校园记忆中华传统体育游戏展演等活动;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打造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活动品牌;会同市合作交流办组织开展“各族青少年手拉手,我在天津过大年”交流营活动、“石榴籽一家亲”暨“足球小巴郎”活动等;会同市妇联、市工商联等单位支持阳光义工爱心社开展“天津妈妈新疆娃结对认亲”等活动,万余名新疆、西藏学子受益。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备案编号:津ICP备2000014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
主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办: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11号
办公电话:022-23301890
办公时间:8:30-12:00,13:30-18:00
网站标识码:1200000029
津公网安备12010302001654号